耙式干燥机工作原理详解
2025-06-24
耙式干燥机是一种以热传导和机械搅拌为核心的间歇式干燥设备,广泛应用于化工、制药、食品等行业。其核心优势在于真空环境下对热敏性、易氧化物料的高效干燥。工作原理可分为五个阶段:
工作流程与机制
阶段 | 核心动作 | 物理效应 | 应用优势 |
---|---|---|---|
预热与进料 | 夹套通入蒸汽/导热油加热筒体 | 筒壁升温至设定温度(通常≤180℃) | 避免物料局部过热 |
搅拌与传热 | 耙齿正反转(7-8r/min),双向翻动物料 | 强制更新物料表面,破除结块;夹套+耙齿双加热 | 热效率提升30%,传热均匀 |
真空蒸发 | 真空泵抽气(-0.09~-0.096MPa) | 降低溶剂沸点,水蒸气分压差加速水分脱除 | 适用热敏物料,节能 |
溶剂回收 | 冷凝器收集挥发性成分 | 湿气经除尘、冷凝后回收 | 减少污染,溶剂再利用 |
卸料与冷却 | 停止加热,持续搅拌降温后开阀出料 | 物料冷却至安全温度 | 防止高温物料氧化 |
关键技术特点
双重加热设计:
夹套筒体提供基础热源,空心耙齿/桨叶通入二次热媒(蒸汽、热水或导热油),扩大传热面积,显著提升干燥速率。
真空环境优势:
真空度达 -0.096MPa 时,水的沸点降至 40℃以下,保护热敏性成分(如药物、香料)。
无氧气环境杜绝物料氧化爆炸风险,适配易爆、剧毒物料(如硝化纤维素)。
动态搅拌系统:
双向旋转耙齿(5-8分钟自动换向)消除干燥死角,粉碎棒辅助破碎结块,含水率可降至 0.05%。
典型应用场景
物料类型:膏糊状(染料浆料)、粉状(医药中间体)、纤维状(植物提取物)。
行业案例:
制药:甲醇钠低温干燥(溶剂回收率>95%);
食品:龙虾壳脱水(保留营养活性)。
总结
耙式干燥机通过真空低压降低蒸发温度,结合夹套-耙齿协同加热与双向搅拌,实现高效、安全的温和干燥。其蒸发能耗仅为 1.3-1.8kg蒸汽/kg水,显著优于传统烘箱,是处理敏感物料的理想选择。完整技术参数可参考源文档。